当前位置:主页 > 健康 > 疾病 > 脑瘫 > 婴儿脑瘫的成因 >
目前来说小儿脑瘫有哪些表现

浏览:59 编辑:jlw  时间:2015年11月03日

  目前来说小儿脑瘫有哪些表现?人们一般都听说过了脑瘫这种疾病,而且它大多数都是发生在幼儿身上,对人的一生的干扰什么的是非常大的,但是人们却非常少了解过脑瘫的病发机理,更加不懂得怎么去防范和在面对脑瘫时能够采取什么补救办法,这就更加增大了脑瘫的得病人数。今天我就给人们讲一下脑瘫的一些情况。

  脑性瘫痪(cerebral palsy)也称婴儿脑性瘫痪(infantile cerebral palsy),是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综合征,目前也采用先天性运动障碍综合征(syndromes of congenital motor disorder)一词。脑性瘫痪的涵盖范围太广,临床不实用,但该词已为大众所熟悉,在美国已成为社会募捐和康复运动的重要口号,所以一直长期沿用。 我国脑性瘫痪专题座谈会(1988)提出脑性瘫痪的定义是: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期非进行性脑伤害综合征,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。其他原因导致的短暂性运动障碍、脑进行性疾病及脊髓病变等,不属本病的范围。

  脑性瘫痪的临床分型复杂,以往多采用minear临床症状分型,特点是定义明确,应用方便。可分为:①痉挛型(spastic):最多见,占脑性瘫痪患儿的50%~70%,包括双侧瘫(diplegic)下肢为主型、四肢瘫型(quadriplegic)、偏瘫型(hemiplegic)、双侧偏瘫型(double hemiplegic);②运动障碍型(dyskinetic):包括多动型(hyperkinetic)或手足徐动型(athetoid)、肌张力障碍型(myodystic);③共济失去平衡型(ataxic);④混合型(mixed)。据nelson(1978)统计,痉挛性双下肢瘫占32%,偏瘫占29%,四肢瘫占24%,运动困难型和共济失去平衡型仅占14%。目前来说小儿脑瘫有哪些表现?

  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各异,患病情况轻重不一,严重者出生后数天发现症状,表现为吸吮困难、肌肉强硬,大多数病例出生数月后家人试图扶起时才发现。主要临床类型的具体表现如下。

  脑性痉挛性双侧瘫 脑性痉挛性双侧瘫(cerebral spastic diplegia)可累及四肢,下肢较重,可独立存在,或伴室管膜下出血或侧脑室旁白质软化。得病人数与早产程度密切有关,自从采用新生儿监护后,得病人数显著下降,遗传因素不可忽视。本病由ingram(1964)首先提出,而litter(1862)首先提出缺氧-缺血性产伤概念,故而亦称litter病。

  最初常表现为肌张力降低、腱反射减弱,数月后发现明显无力及痉挛,下肢较上肢明显,无力首先累及内收肌,腱反射活跃。患儿腿部运动僵硬笨拙,用双手在腋窝下抱起患儿时无蹬腿动作,仍保持腿部原伸直或屈曲状态,大多数患儿跖反射呈伸性反应。患儿学步较晚,表现为特征性姿势和步态,迈小步时微屈双腿更僵硬,股内收肌力非常强使小腿交叉,迈步呈划弧状(交叉步态),足部屈曲内收,足跟不能够着地。青春期或成年后腿部可变得细而短,无明显肌萎缩,被动运动肢体可感觉伸肌与屈肌强直。上肢轻度受累或不受累,如手指笨拙和强直,有些患者发现无力和痉挛,伸手拿物品时可超越目标。面部可见痉挛样笑容,发音清晰或含糊。1/3的患儿有癫痫发作,有些可发现手足徐动症,面、舌和手不自主运动,共济失去平衡及肌张力减低等。

  脊柱侧凸非常常见,可压迫脊髓、神经根或干扰呼吸。患者非常晚才学会自主排尿,但括约肌功能通常不受累。痉挛性双侧瘫的亚型可伴轻度小头和智力低下。

  目前来说小儿脑瘫有哪些表现?上面这篇文章是我非常辛苦为人们整理出来的,为的就是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脑瘫这种疾病,从而不用再在面对脑瘫时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,从而白白浪费了医治的最好的时间,这些可都是能够致命的啊。但是人们在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就不会再发现这种情况了。期望人们身体健康,合家幸福。

猜你喜欢

HOT

大家都爱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