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,利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很多,可现实发展中的问题也不少。就在前几天,两个中药注射剂(喜炎平注射液、红花注射液)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,出现多例寒战、发热等严重不良反应等问题,被CFDA责令立即召回,一时被行业热议。另外,中药饮片屡屡被抽检不合格,成为产品质量黑榜的常客。
但是,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医药发展的大势。随着《中医药法》全面实施,医改向深水区不断挺进,福建省将拓展中医药服务和三医改革进行深度融合,多方位推动医改和中医药事业的协同发展。
福建的中医药资源
一是中药资源。药用动植物种类达2400种以上,道地及具有优势特色的闽产药材有太子参、建泽泻等20多种,片仔癀、灵源万应茶饼、老范志神曲、八宝丹等一批名药享誉海内外。
二是诊疗资源。全省各级中医类医院91所、中医类门诊部67所、诊所1310所,床位数达2.08万张,中医类执业(助理)医师1.38万人。2016年全省中医类医疗机构门急诊总人次达2382.95万人次、出院总人次达59.19万人次。中医药在常见病、多发病、慢性病及疑难病症、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。
三是民族药。福建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,全国畲族人口大约70.8万人,就有37.5万余生活在福建。畲民采集草药,自研医术,经过1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,渐渐自成一脉,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,常用的畲药有300多种。目前,畲药的年产值近亿元,其中每年出口台湾1000余吨。
中医药服务的福建加法
本月,福建省政府印发了《福建省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(2016-2030年)实施方案》,提出了要在三医联动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,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得性、可及性,方案明确了四大加法。
一是“中医药+分级诊疗”。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打通农村、城市两个“最后一公里”; 发挥县级中医类医院龙头作用,形成县域中医药预防保健、医疗、康复服务中心;开展县、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试点,探索中医药人员“县管乡用”。
二是“中医药+医保支付”。实施鼓励中医药应用的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,允许一部分中医诊疗服务项目价格由医院自主定价;探索实行中西医治疗同病同支付标准,或者实行同一疾病诊断组相同付费标准。
三是“中医药+试验区建设”。支持厦门、三明等地开展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,探索符合医改的中医药发展新模式。另外在医改考核指标体系上明确中医药特色政策,在医疗控费指标制定时,充分考虑中医院普遍收费项目少、价格低的特殊情况,给予适当的倾斜。
四是“中医药+医联体”。支持组建中医医疗联合体;加强中医类医院自身改革发展,鼓励中医医疗技术的应用,引导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,形成中医特色文化。
中医药服务的三明特色
提到福建的医改,又不得不是说一下三明。三明市在推进医改中,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,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。
一是实行中、西医同病同价。执行单病种付费的病种,不分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,不分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,都按核定的标准付费,并积极拟定增加中医单病种付费的病种。
二是医保基金报销向中医技术治疗倾斜,三级医院中医师诊疗收费加收10元的辩证施治费、20元的药事服务费,并纳入基金报销。
三是鼓励病人选择中医治疗方案,目录内的中药实行门诊取消起付线、报销80%,鼓励患者就诊中医、使用中药。据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敏芳介绍,在医改之前,2012年该院中药一天的处方不到100张,现在一天的处方量大概在300张左右。
四是扩大中医康复在城乡居民医保中的支付范围。对具有治疗特征的中医康复诊疗项目门诊由基金统筹支付30%以上,提高基层就诊报销比例,引导患者到基层接受中医康复服务,逐步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体系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向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联系方式:16721893178